经济观察报记者 邹永勤
近日,创新药领域政策不断。
为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2025年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对外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
紧接着7月1日,国家医保局根据《若干措施》的要求,研究起草了《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此,浙江盛元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永智向记者表示,近年来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的出炉,很好地构建了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闭环体系,从而有力促进了我国从 “创新药大国” 向“创新药强国”的转型。
创新药扶持政策连续加码
“此次《若干措施》的出炉,是对过往一系列创新药扶持政策在连贯性方面的进一步强化。”郭永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郭永智是暨南大学药理学博士,目前在基金公司主要负责生物医疗大健康的投资,对创新药领域有着长期的跟踪研究。据他介绍,自2019年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美国成功获批实现零的突破后,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出海授权金额不断激增、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加上AI制药技术不断完善,创新药研发周期呈现大幅度缩短的趋势。
但与此同时,现今我国创新药领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基础研发方面,源头创新少、同质化比较严重;在临床研究方面,高成本临床试验依赖性大,真实世界数据支持不足;在资本化方面,投资机构偏好中后期项目及短平快的产品交易模式,缺乏耐心;在药品应用方面,医保支付能力有限,药品入院困难,患者用药选择比较少。
“这个时候,就亟须相关的配套政策来激活技术红利,并推动创新药领域的蓬勃发展。”郭永智表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4年以来国家接连出台了多项创新药的扶持政策。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创新药”一词,并提出要加快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同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自此,一系列与创新药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要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扩大创新药支付范围;
2024年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发展创新药关系医药产业发展,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各方面政策,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2025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并首次明确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
2025年6月1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
2025年6月20日,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鼓励国产创新药械发展。
“正是有了前面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铺垫,才有了6月30日《若干措施》的印发以及7月1日的征求意见稿,这些政策呈现出连贯递加的关系,比如在2024年就提到的商业健康保险,在此次的《若干措施》得到明确。单就《若干措施》而言,它起到了强化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不排除后续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扶持政策发布。”郭永智向记者表示。
他同时表示,2024年以来关于创新药的政策密集出台,从研发、审批到市场准入、支付等环节形成系统性支持,不但提升了创新药的可及性,也增强了企业的研发信心和市场预期,有力推动创新药行业的突破发展。
向“创新药强国”迈进
记者留意到,《若干措施》从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支持创新药进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强化保障措施等5个维度入手,提出了16 条具体举措,对创新药的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
“我们也有关注到《若干措施》这个政策,后续如果相关的政策措施(指16条举措)能够得到落地推进的话,无论是公司还是整个创新药领域,均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7月2日,恒瑞医药(600276.SH)董秘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咨询时说。
恒瑞医药是我国创新药的龙头企业之一,截至2024年底,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历来重视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后续会密切关注这16条举措的实际落地情况,并相应地对研发投入金额作出跟进或调整。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投顾团队亦向记者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创新药领域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研发管线规模、靶点覆盖及国际化合作方面表现突出,但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根据东吴证券援引医药魔方(医药大数据服务平台)的统计数据,创新药可以按照靶点和药品类型进行分类,全球在研创新药共覆盖3212个赛道。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在研管线覆盖1300个赛道,覆盖度40%;在其中的716个赛道(22%)中的研发进度排名第一,是仅次于美国的优质创新药管线策源地。
实际上,这几年我国创新药企的营业收入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万得数据显示,由恒瑞医药等78个成份股组成的创新药板块,其2022年至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412.42亿元、6891.37亿元、7015.55亿元。
但营收的增长并未带来利润的增长。2022年至2024年,上述创新药板块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6.59亿元、591.50亿元、493.32亿元,呈现逐步下滑态势。
“这说明了这几年我国虽然快速成长为‘创新药大国’,但大而不强,在全球创新药领域话语权仍然不够。”上述投顾团队表示,在这个关键时刻,一系列扶持政策尤其是《若干措施》的出炉,就显得十分重要。《若干措施》通过研发端、准入与支付、临床应用等多个层次的组合拳,很好地构建了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闭环体系。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我国有能力从 “创新药大国”迈向“创新药强国”。
“比如16条举措中的‘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是直击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的痛点,将为创新产业链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源头活水;而‘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实际上是为商保创新药打通了市场准入的门槛。” 上述投顾团队认为,随着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的设立,预计未来商业保险将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能为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供更加持续的给付支持,对于推动创新药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困境反转”到步入“收获期”
《若干措施》发布次日(即7月2日),创新药指数下跌29点(1.68%),以1560.77点报收;其中,恒瑞医药下跌了0.40%,而百济神州更是大跌4.35%。对此,上述恒瑞医药的工作人员表示,政策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行业的发展,肯定是有益的;至于股价,其短期内的波动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走势不可测。
万得数据显示,创新药指数从2020年8月份的2334.83点开始,连续下跌4年,直至2024年9月份的1002.09点,跌幅高达57.08%。但从2024年9月份起,开始重新走出上涨行情,至2025年6月份最高的1593.83点,不到一年时间上涨了59.05%。
对此,上述投顾团队认为,创新药板块前期的上涨其实是缺少业绩增长支撑的,是典型的“困境反转”行情,“但任何行情的走向最终离不开业绩增长为基础,从2025年6月份开始,创新药板块行情或将由此前的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同时,如果站在产业趋势和投资节奏的角度来看,部分业绩被证伪的药企会带动板块行情有所分化,但由于背靠强大的国家扶持政策,众多创新药企也将开始进入成果兑现阶段,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在进入厚积薄发的“收获期”。
郭永智亦向记者表示,我国创新药行业的前景十分可期。原因有三个:第一,老龄化、支付多元化等因素,会使创新药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第二,原创技术的突破与AI引发的医疗革命,会让中国这个工程师大国有希望在创新药市场实现弯道超车;第三,创新药出海量的激增以及跨境交易平台的建立,也将使我国创新药全球化进程加速。
“无论是作为医药行业从业者还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我都对我国创新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郭永智说。
(作者 邹永勤)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邹永勤
深圳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创投公司等等),以及华南区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