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 文/卞海川
从急撤IPO申请,到“断粮”欠薪,柔宇科技的争议就一直未断。曾被行业标榜为“折叠屏手机先驱”的柔宇问题究竟出在哪?
从“资本追逐”到“断粮欠薪”
早在2018年10月,并没有什么名气的柔宇科技抢在三星前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折叠屏手机“柔派”,那时的折叠屏手机并不像现在如此普遍,虽然很多头部厂商都宣布开始研发折叠屏终端,但始终未见量产机型,即使是技术积淀极高的三星,也是在FlexPai上市后的几个月,才推出了自研的折叠屏手机。
创立不久,柔宇科技便获得来自松禾资本、深创投的数千万元融资。2018年8月9日,柔宇科技获得E+轮,估值高达50亿美元。
2020年,柔宇科技进入《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排名第70位, 同时位列《中国企业家》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榜首。同年5月10日,柔宇科技获得F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
彼时的柔宇科技,被行业认为是颠覆面板显示行业的“独角兽”,连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也为错过它而懊悔。资本在其身上下“重注”,就是为了赢得下一个面板时代。
柔宇科技的风光并未持续太久,在2020年12月31日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后,柔宇科技即主动撤回上市的申请文件,技术、产能、良品率、商业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柔宇科技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引起了广泛的质疑。
连年亏损的柔宇科技自身并没有“造血”能力,公司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累计亏损却超过30亿元。“断粮”的困境直接导致了欠薪,据多家媒体报道,不少员工开始在网络上控诉柔宇科技拖欠薪资。
柔宇科技的问题出在哪?
在折叠屏行业还未成熟的早期 ,拥有比行业水平线更高的显示技术、更具性价比的成本以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实现突围的关键要素。
首先,我们从技术路线来看,柔宇科技与传统OLED产业路线并不一致,目前全球研发柔性屏的主流屏幕厂商,如三星、京东方、TCL等,普遍采用的是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柔宇则选择独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按照刘自鸿的介绍,该技术相比LTPS制程温度更低,可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减小基材和薄膜的热胀冷缩,提高良品率。
刘自鸿认为,“独辟蹊径”的技术道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良品率,那事实真的如此吗?
目前主流的柔性OLED生产线主要为5.5代线和6代线以生产刚性和柔性OLED。由于柔宇科技采用了不同于业内通用的ULT-NSSP技术,所以在“代线”的命名上,其也独创一个所谓的“类6代线”。按照显示面板产业,不同的基板尺寸对应不同“代线”的规则,一般代线越高,技术越先进。
据公开资料显示,7家国内具备生产OLED企业中,4家具有5.5代线,分别是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和柔宇科技。
从建线时间来看,京东方最早为2014年,而柔宇科技的类6代(5.5代)线的建立时间为2018年,最晚。
“班门弄斧”主理人孙永杰对TechWeb表示,我们从公开资料整理可以发现,从建线成本投入及产能看,京东方为220亿元(月产2K);深天马为45.5亿元(月产15K);维信诺为45.3亿元(月产15K),相比之下,柔宇科技为110亿元(月产15K)。柔宇科技对外宣称的ULT-NSSP技术的建线成本和产能(包括与产能密切相关的良品率及市场需求)非但没有体现出优势,反而与友商存在相当的差距。
“从绝对产能看,柔宇科技的月产量仅为15K,是具备6代线国内厂商中最低的。而我们前面说过,产能与良品率和市场需求这两个因素息息相关。所以,无论是哪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叠加,都证明柔宇科技在上述厂商中竞争力的羸弱。”孙永杰说道。
没有量产能力和产品良率的支撑,也让柔宇科技的柔性屏产品销售惨淡,一位在中关村从事手机销售的老板对TechWeb表示,几年前还听说过柔宇科技的折叠屏产品,但很快很多经销商就不再进货了,因为市场上并没有很多客户购买。
既然技术和成本相较于行业并未有明显优势,我们来看看柔宇科技产品的商业模式。
柔性显示面板企业的商业模式无非两种,一是面向个人用户的智能终端,二是为产业提供柔性产品,充当供应链企业。
市调机构Omdia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市场追踪报告》显示,三星折叠屏手机已出货超1000万台,占据折叠屏手机销量的88%,也是唯一折叠屏手机销量过千万的品牌。
从产业现状来看,目前折叠屏手机用户接纳度并不高,尤其是对开折产品并未实现功能性突破。柔宇科技的产品最终销售的结果与行业巨头三星差距巨大。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京东方6代线面板覆盖包括华为OPPO、vivo等中国主流手机品牌、维信诺也成为小米、中兴、LG、传音等多个品牌客户的供应商,柔宇科技在智能手机产业柔性OLED屏应用中所占份额极小,盈利空间十分有限。
试图将柔性屏应用于消费、体育赛事、会议等B端行业客户也收效甚微,在行业并未引起较大反响。
总结来看,无论是面向个人市场的柔性终端还是面向行业的供应链水平,柔宇科技并未打开市场。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由于缺乏实质性业绩的支撑,柔宇科技已是危机四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频繁闹出“欠薪”等声音,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挑战,柔宇该何去何从?
柔宇科技折叠屏上一篇 芙迈蕾获远毅资本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下一篇 城中花海迎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