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哈尔滨都市网!

今天是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开学在即!这几件事一定要带着孩子提前做

暑假即将结束,开学进入了倒计时。每学期前的这个时候,“收心”就成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大要事。


收假关键在收心,收心首先要用心。虽说人都有心理惯性,但懂得提前收心的孩子,往往就在新学期比别人先跑了一段距离。分享五个“时间”锦囊,希望能帮助孩子们顺利开启新旅程。


生活时间:调整作息,规律饮食

暑假期间,许多孩子的生活作息都是紊乱的。马上开学了,孩子们即将回归学校有纪律的学习生活中,如果不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开学后孩子们上课便容易犯困,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赶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便会影响孩子接下来的学习状态。


现在开始,要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对作息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不要急于求成,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比如可以把早上起床的时间逐渐提前,从提前15分钟慢慢过渡到25分钟,直到固定在上学时的起床时间,晚上睡觉也是如此。


引导孩子按照平时上学的时间作息、学习和活动,让孩子慢慢适应开学的节奏。

除了调整生物钟,临近开学,也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大吃大喝,倡导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减轻肠胃负担。

劳逸时间:减少娱乐,增加学习

放假时,跟着父母外出旅游,与小伙伴玩游戏,孩子们应该是玩高兴了。但优秀的人往往懂得收放自如,该玩的时候就开心地玩,该把心收回来的时候,也知道及时收回来。


临近开学,一些孩子对娱乐活动依旧意犹未尽,家长要督促孩子减少娱乐时间,比如缩减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帮助孩子从一种兴奋、浮躁的状态中平静下来。可以与孩子商量一个合理的娱乐时间表,劳逸结合,让孩子意识到暑假已经渐渐远离了,该开始为新学期的学习摩拳擦掌了!


作为学生,学习虽然不是唯一的,但却是最重要的。开学前过渡的一周,家长要尽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逐渐增加每日学习的时间,可以适当地让孩子预习新课,坚持阅读的习惯,让孩子更早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家长也要创设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让整个家的节奏缓下来、静下来,帮助孩子在心理上、环境上都感受到一种平稳过渡的惬意和舒适。

总结时间:收获和遗憾

总结也是收心的一种方式。暑假快要结束时,引导孩子对假期生活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及时反思,还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总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假期作业进行检查,看是否已经全部完成,有无遗漏;二是总结下这个暑假有哪些收获,比如读了几本书,去了哪些地方,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等等;三是看看这个暑假有哪些遗憾,比如有哪些假期计划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假期进行总结复盘,孩子才不会糊里糊涂地匆匆结束假期,又匆匆进入新学期,孩子是带着思考向前走的。

预热时间:找寻开学的仪式感

我们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开学典礼是一种仪式,暑假收心也是一种仪式。与众不同的仪式感,可以帮助孩子重新发现学习的美好,找回重归校园的期待。


鼓励孩子提前联系同学、老师,分享各自假期中遇到的趣事,传递问候、关心和思念。与同学相约一起去文具店,买好新文具,为开学换上新“装备”。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提前感受学习氛围,买好新学期要看的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学期开始前,制定一份新学期计划也是一种仪式感。把新学期要读的书,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要增进哪些劳动技能等内容纳入计划表中。为保证计划的严格执行,可列出每日任务清单,分出轻重缓急,长计划和短安排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成。

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新学期学习用具,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习惯。

陪伴时间:理解情绪,积极暗示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在陪伴中做到真诚与耐心,孩子才会拥有安全感。


临近开学,一些孩子患上“开学综合征”,情绪低落、心慌意乱、紧张焦虑,甚至出现失眠、嗜睡等症状。家长不要只对孩子说一句“你要收收心了”,就觉得可以了,而是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会陪伴他们的。


家长要尝试去读懂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多鼓励,多沟通。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可以引导孩子回忆校园发生的趣事,唤醒孩子对老师同学、校园生活的想念,让孩子重新燃起对学校生活的憧憬,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收假收心拉满弦,铆足干劲再出发!希望各位家长和孩子们在暑假的余韵中,用好这五个“时间”锦囊,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跑出加速度!

常见误区,注意避免

误区1:等开学了孩子就不会这么懒散

一些孩子上课懒散,不愿意按时作息,不愿意认真完成作业,表面看是假期懈怠造成的,根源其实是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思维观念导致的。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孩子不是到了学校就会自然改变,关键还是在于平时就要培养起良好的习惯。

误区2:老师比我更会教育孩子

有的家长会说:“我不是老师,不懂教育。收心太麻烦了,老师比我更懂教育,等开学了老师一教,孩子自然就有状态了。”其实,孩子的成绩,除了靠老师教、自己努力,家长日常的监督与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也是影响孩子成绩的重要因素。

误区3:“紧箍咒式收心”

“马上就要开学啦,你还有这心思看闲书、打游戏,还不赶紧把功课预习一下!”……这些话家长从早到晚说得口干舌燥,但往往收效甚微,还可能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有些孩子适应开学的时间长,若家长一味地说教,只会激化矛盾,还可能把“坏孩子”的意识植根于孩子内心,激发孩子叛逆心理。

误区4:“断崖式收心”

喜欢打的游戏、最爱的篮球、最喜欢的动画片、还没读完的漫画书和小说……一些家长习惯“一刀切”地把孩子喜欢的东西都收起来,甚至将其作为学习的障碍都扔掉,可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收心”,反而更容易激化亲子矛盾。

收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应急躁,而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作息应逐渐调整、娱乐活动应逐步减少、规则意识应逐渐培养,一步一步来,孩子才能慢慢适应。新的学期,愿孩子们都能有一个更好的开始!

来源:人民教育 校长派等

编辑:付磊

编审:李继君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哈尔滨都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近日,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明确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实行文化考试和体育专项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其中,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四科[全文]
    2024-12-24 02:25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决策部署,9月12日至11月30日由人社部主办的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活动圆满结束,取得良好效果。  各级人社部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全文]
    2024-12-20 04:18
  • 北京市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12月21日(周六)至22日(周日)进行。北京教育考试院近日发布考生须知,明确严禁考生携带各类电子通讯工具等物品进入考试封闭管理区域。开考后,如发现考生随身携带以上设备,无论使用与否,均按考[全文]
    2024-12-20 02:21
  • 今天(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二审开庭。总台央视记者刚刚获悉,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二审宣判,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当庭作出裁定,驳回余华英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本裁定为终审裁定,余华英不能再次上诉。按[全文]
    2024-12-20 02:21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哈尔滨都市网 haerb.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